百度 当晚,文化部艺术司相关负责人代表文化部向《黎族家园》总编导蒙麓光颁发了入选展演的奖牌,也再度肯定了这部作品所取得的成绩。 百度 街头巷尾到处都是汉字的小彩旗,写着:嗨!华人,华人,你好吗,祝你生活愉快!等标语。

忽然一阵天旋地转,眼前景物剧烈旋转晃动,感觉站立不稳,甚至可能摔倒;或者只是感到头脑昏沉,轻飘飘的,像是没睡醒或低血糖,感觉随时会晕倒;再或者走路歪斜,像踩在棉花上,感到平衡不稳。这些令人不适的感受,被统称为“头晕”。头晕并非独立的疾病,更像是身体发出的一个警报,提示可能隐藏着某种健康问题。头晕非常常见,许多人都有过体验。出现头晕时,不要忽视,尤其是出现频繁、持续不缓解的头晕,或伴有其他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头晕有多种“模样”

头晕的感受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表现多样。临床上,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感受和表现,将头晕大致划分为几种主要类型,以便更好地判断可能的病因并指导治疗。

真性眩晕。患者感觉自身在不由自主地旋转,或周围物体围绕自己快速旋转、晃动。这种强烈旋转或晃动感常伴剧烈恶心、呕吐、出冷汗。常与头部位置快速变化诱发的内耳平衡系统或相关脑部通路问题有关(如耳石症、前庭神经炎)。

头昏(昏沉感)。患者没有明确的旋转感,描述为头脑不清醒、昏沉、发蒙、沉重,伴全身乏力、眼前模糊甚至发黑,感觉随时要晕倒。常与脑部血液供应暂时不足或全身性因素(疲劳、饥饿、脱水、低血压、过度换气)有关。

不稳感(平衡障碍)。患者站立或行走时身体不稳、摇晃,平衡能力下降,容易跌倒,没有旋转或昏沉感。更多反映身体维持平衡能力下降,可能涉及神经、肌肉骨骼、视力等问题。

探寻“幕后推手”

头晕作为症状,其背后的病因复杂纷繁,牵涉身体多系统。了解这些潜在原因,是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导致头晕的“幕后推手”。

耳朵里的“平衡仪”故障。内耳前庭系统问题是真性眩晕的主因。常见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耳石脱落刺激引起短暂剧烈眩晕;前庭神经炎/迷路炎,感染导致前庭神经/平衡器官发炎,引起急性持续眩晕、恶心;梅尼埃病引起反复眩晕、听力波动下降、耳鸣、耳胀感等。

大脑的“总指挥部”信号紊乱。大脑神经系统问题常表现为头晕,需警惕脑血管病,如中风/短暂性脑缺血(TI A),累及平衡通路可致眩晕、站立不稳,常伴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急症信号。偏头痛患者部分会伴眩晕。其他累及脑部平衡通路的神经病变也可能导致头晕。

血液的“运输线”不畅。心血管系统循环问题致脑供血不足或不稳定,也可导致头晕。例如,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快速站起时血压骤降致脑供血不足;心律失常,影响泵血致脑供血不足;严重贫血/脱水,导致血容量不足致头晕乏力。

其他因素。例如,某些药物(如降压药、镇静药、某些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受一些心理因素(焦虑、惊恐、抑郁)影响时,也常伴有头昏、心慌;未矫正视力或眼镜不适,会干扰平衡感;低血糖、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代谢问题也可致头晕。

针对病因科学治疗

头晕的治疗核心在于精准诊断,并针对其具体病因采取相应措施。不同病因需要不同的治疗策略。医生会根据病史、身体检查结果等,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法治疗、针对原发疾病的治疗等。

头晕常用的药物种类繁多,使用时需谨慎选择。针对内耳平衡障碍引起的眩晕,医生可能会使用前庭抑制剂(减轻内耳神经的过度兴奋)、改善内耳循环的药物等以减轻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当头晕与脑部血液循环不足有关时,可能会使用改善脑血管功能、增加脑血流量的药物。伴有恶心呕吐时,会使用止吐药。与情绪相关的头晕,可能用抗焦虑抑郁药。重要的是,如果头晕是某种原发疾病的表现,那么治疗这些基础疾病本身才是关键,需遵医嘱控制血压、血糖、心律失常等。

治疗头晕的药物种类很多,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且可能存在不良反应。所有治疗头晕的药物,包括使用哪种、剂量多少、服用多久,都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明确诊断和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随意购买药物或调整剂量,以免耽误病情、掩盖症状或引起不良反应。

除了药物治疗,针对某些特定类型的头晕,还可以选择非药物疗法。例如,对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医生或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会进行特定的手法复位(如Epl ey手法),通过改变头部体位,帮助脱落的耳石回到正确位置,通常一次或几次治疗就能显著缓解甚至治愈眩晕。对于慢性平衡功能障碍,前庭康复训练(VRT)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治疗手段。在物理治疗师指导下,通过系列练习帮助大脑代偿受损前庭功能,提高平衡能力。心理治疗和放松技巧对于缓解与情绪相关的头晕非常有益。

日常生活注意防护

在接受治疗的同时,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和采取科学的日常防护措施,对于减轻头晕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止头晕复发具有重要作用。

自我观察,规律记录。头晕发作时,养成记录症状的习惯至关重要。详细记录每次发作的具体感受、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如特定体位、环境、活动或情绪状态)及伴随症状,这些“蛛丝马迹”能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因。

调整生活习惯。保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要规律均衡,避免长时间不进食导致低血糖。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脱水。尽量戒烟限酒。

避免头晕诱因。仔细观察并分析自己头晕发作的触发因素。一旦明确诱因,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或采取预防措施(如慢速改变体位、避免突然转头、避免长时间站立)。

头晕虽是常见症状,但其背后病因复杂,有时甚至可能提示需要紧急处理的危重疾病。因此,面对头晕,我们不应轻视,但也不必过度恐慌。关键在于积极主动地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通过医生的详细问诊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明确头晕的真正原因,并在医生指导下接受规范治疗。同时,结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当的康复训练。大多数头晕都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和缓解,了解病因,科学应对,才能真正摆脱头晕的烦恼。(作者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 姜俊辰)

编辑:姜鲁晓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